分享到
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,国家将会组织一系列纪念活动。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、将火热的青春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当中,是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。7月16日下午,刚刚在芷江县开展了7天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的湖南医药学院中医学院杏林先锋实践团,就近来到芷江受降纪念馆,以一场深刻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精神伟力。
参观现场
师生合照
下午两点,38℃高温炙烤着芷江大地。当实践团踏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,高达8.5米的受降纪念坊巍然矗立,“震古烁今”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纪念馆讲解员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,但她的声音依然清晰洪亮:“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。这座纪念坊1946年落成时,记录了中华民族改写命运的辉煌瞬间”。在展柜前,泛黄的家书里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字迹力透纸背,战地日记中“轻伤不下火线”的记录字字泣血,这些文物成为思政课堂最生动的教材,让学子们直观感受到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。
“课本里的历史变成了眼前的实物,80年前先辈们的抗争仿佛就在昨天。”实践团成员周伟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让“爱国主义”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感知——当看到缴获的日军武器与军民自制的土炮并列陈列时,学子们深刻理解了“弱国无外交”的沉痛教训;当读到医护人员在战地医院抢救伤员的记载时,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与民族责任感在心中交融。
此次芷江之行,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既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,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。从服务基层的“三下乡”实践到追溯抗战烽火的红色教育,湖医学子在知行合一中深化了对“家国”二字的理解。学子们表示,将把红色感悟融入专业学习,以医者仁心传承红色基因,让青春在强国征程中绽放时代光彩。
摄影 徐情宇
撰稿 陈嘉根 舒思敏
责编:余韩 庄婧琳(实习)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
重点推荐
更多 +